Menu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祝华 通讯员王奕涵 郑润泽)记者7月4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热带作物代谢生物学团队成功培育出胚乳富集儿茶素的水稻新材料——茶稻,为功能型谷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儿茶素属于类黄酮家族,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及心血管保护等功效。然而,部分人群对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茶碱较为敏感,无法通过饮茶获取儿茶素。...
(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王一钦)骆清铭脑空间信息学团队绘制的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2000年的一个午后,时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骆清铭来到美国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家戈登·谢泼德的办公室。谢泼德在神经解剖、神经元网络、神经计算科学等领域造诣深厚。此前,骆清铭有个想法被很多人视为天方夜谭,而这次他就想听听谢泼德的意见。“我想干这件事,你觉得有没有意义?”“非常有意义。”“美国有条件也有经费,...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56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灾难性的全球变暖事件。7月7日,记者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到,该实验室姜仕军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团队,通过高精度地质记录与地球系统模型模拟,精准捕捉到此次变暖之前的一次二氧化碳快速释放事件,揭示了地质深时快速碳释放触发全球变暖的机制,为理解当今极端气候事件提供参考。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新华社客户端海口8月24日电(赵叶苹、廖丹丹)雨后,在村户的屋檐下,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家超教授拧开一瓶刚制作好的糟粕醋,乳酸的清香扑面而来。2024年6月,刚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成员扎进海南文昌铺前镇,只因那里藏着开启热带健康食品产业的钥匙。今年7月,张家超被评选为海南省担当作为先进个人。深入乡野,寻找瓦罐里的天然“菌藏”2015年,博士毕业的张家超入职海南大学,将海南作为科研事业的起点,...
本站讯(通讯员 李佳霖)7月5日上午,海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7次学习会在办公楼501会议室召开,会议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主题开展学习研讨。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和校领导高佃恭、贺勇、邹勇华、刘谦、李步洪、岳文、韩淑梅、谭勇参加会议,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谭基虎到会指导。会议通过传达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
本站讯(记者 廖丹丹 通讯员 梁丰研)日前,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海口市人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开展硬脊膜电刺激(EES)联合下肢外骨骼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类生命系统(英文)》上发表,并且帮助一名海南瘫痪儿童康复,计划9月重返校园。2024年3月,11岁的M同学(化名)不慎从7楼摔落,导致多发肋骨骨折、胸12(T12)椎体压缩性骨折;腰1(L1)椎体错位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多节段胸、腰椎椎体水平脊髓损伤变性(T11-L4)...
本站讯(记者 郑润泽 高可贺)7月3日上午,骆清铭脑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Nature》论文成果发布会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7月3日上午,骆清铭脑空间信息学研究团队《Nature》论文成果发布会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高可贺 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丰钊分别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成果。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空军军医大学教授李云庆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点评。...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记者2日从海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教授骆清铭等与华中科技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绘制出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STAM)。这张详细的“空间地图”,以1微米分辨率清晰标注脑区“坐标”和边界,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脑图谱是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工具。当下,多组学研究已步入单细胞分辨率时代,迫切需要参考脑图谱具备单细胞分辨的空间定位能力。...